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贬官文化之欧阳修三次被贬与醉翁亭
时间:2017-06-06  作者:  新闻来源:转自马马虎虎的微信  【字号: | |

  中国有四大名亭,即兰亭、爱晚亭、陶然亭和醉翁亭。对四大名楼四大名亭四大书院等因名文名人而兴的古迹,我皆朝拜过。在四大名亭中,特喜爱精巧的醉翁亭,皆是为欧阳修那篇名垂千古的《醉翁亭记》。凡是读过《醉翁亭记》的人,有谁不想一睹醉翁亭的风采呢?欧阳修已与醉翁亭密切地联系在一起,醉翁亭也因凝结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涵养而名列四大名亭之首,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夏第一亭”。

  谈到欧阳修与醉翁亭的关系,脱不开欧阳修的贬滁心态。欧阳修一生三次被贬,任职滁州是第二次被贬。因庆历新政失败,欧阳修于庆历五年(即1045年)八月二十一日被除河北都转运按察使、龙图阁直学士,以知制诰知滁州,于这年十月二十二日抵达“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的偏僻滁州山城。与景祐三年(1036年)首次被贬湖北夷陵不同,这次被贬不仅仅由于政治上的打击,更增添了来自人格上的受辱与家庭变故所带来的愤懑感与人生沧桑感。欧阳修被贬夷陵,虽然也是因支持范仲淹献“百官图”反对权相吕夷简遭贬,但心绪比较坦然。因是替范仲淹鸣冤,完全出于公心与义愤,所以才要写下著名的《与高司谏书》,痛斥谏官高若讷诋毁范仲淹,说他“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耳”。结果,高司谏将书信转呈给仁宗而导致贬官。这次再贬滁州,距被贬夷陵又过去了九年的时间,政治上的是非沉浮已让他心生倦意,因为不仅壮志难酬,反而在人格上招致了极大的侮辱,这对恪守传统儒家道德的欧阳修来说是最难容忍的。好在滁州的绝美山水给了他心灵的慰藉,使他忘却官场黑暗,得以纵情山水,饮酒作乐,达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精神境界,留下了载入史册的不朽名篇,也使后世文人雅士有了情感与灵魂的理想家园。而这,是欧阳修在官场所无法做到的巅峰高度!欧阳修第三次被贬则是他自己的责任了,似乎他的命中就该有三次被贬之事,皇帝去世所有官员都得穿朴素的丧服,他也许人老脑迟钝一时疏忽穿了紫色的衣服,犯了官场大忌,再次被贬。虽然皇帝在他赴任时将他留下,让他主修《新唐书》,发挥了他的特长,才使他在翰林学士高位上得以终老,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成为“千古文章四大家”,领导了北宋的新诗文革新运动,成为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新浪微博
新浪二维码
腾讯二维码
国安护航,海岛铸光
国安护航,海岛铸光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检察院
地址:河间市曙光路 电话:0317-3669527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