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贬官文化之匡衡凿壁偷光与专地盗土腐败
时间:2017-06-22  作者:  新闻来源:转自马马虎虎的微信  【字号: | |

  说起匡衡,会让我们立即想起凿壁偷光的经典励志故事。匡衡幼年家贫,勤奋不辍,苦读诗书,奋发图强,终有大成。十七岁时升入太学,师从经学家后苍,汉宣帝时出京外任做官。汉元帝刘奭诏谕匡衡任郎中,兼太子少傅,后迁博士、给事中,位列九卿,常直言进谏。建昭三年任为丞相,封乐安侯,总理全国政务。成帝建始三年,匡衡因贪污丑事败露,为有司弹劾,被免为庶人,晚节不保,落寞寂廖,不几年郁郁寡欢而逝。匡家世代为农,家境贫寒,匡衡却十分好学,为读书主动到诗书人家帮工,以求获取书籍。他曾拜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其对《诗经》的理解独特透彻,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之语,赞誉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经学家们所推重。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对其颇有好感。元帝即位后,便让其出仕为郎中,迁为博士。彼时,京城长安一带发生日蚀、地震等自然现象和灾害,匡衡借机上书,引《诗经》述陈上行而下效之理,劝元帝“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汉书·匡衡传》),并在臣民中施布道德教化,弘展礼让仁和之风。匡衡奏书得元帝之肯,擢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逾几年里,汉元帝喜好儒术文辞,尤喜爱《诗经》,多次听匡衡讲《诗》,故对其才学赞赏有加,又擢任其为御史大夫。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又代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登上权势巅峰。可算是因明经而位极人臣的典型。其任职期间,多次上疏陈述朝政之谏,治国之要,以决国之政务,按《诗》之典章以证之,言合法义,博得元帝信任。每当朝廷大臣讨论政要时,匡衡皆引《诗经》为据,认为“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意,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故审六经之指,则人天之望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匡衡之主张深得元帝及成帝赏鉴,这与从汉朝中期就开始兴起的独尊儒术,推重经学,微言大义的社会风尚密不可分,实质是汉朝统治者用以统治巨民之法矣。元帝封其为 安乐侯,其侯国食封土地本为三十一万亩,匡衡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食封土地四万多亩。成帝时,司隶校尉骏等告其“专地盗土”,被免为庶人,不久即寡欢离世。匡衡从一个衣衫槛褛之庶民登上权力巅峰,仗依自身才气和皇帝器重,而他却背离初衷,以公权谋私欲,圈占土地,食肉百姓,终不得善终。故根红苗正不一定会成长为参天大树栋梁之才,需一生涵养价值观人生观方可在错综万端的社会环境中洁身洁品,这应是毕生之功也。纵观匡衡一生,其官场功过是非已几近无人记起,烟消云散于漫漫长河中。唯凿壁偷光之刻苦学习精神仍为我大中华莘莘学子之顶礼膜拜,成为典范而在历史上永垂不朽!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新浪微博
新浪二维码 腾讯二维码
通用宣传片
通用宣传片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检察院
地址:河间市曙光路 电话:0317-3669527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